![]() |
首页> 专栏>烂柯山观后 | ![]() |
![]() |
烂柯山观后 | ||||
昨晚女儿中文学校教务长沈老师,也是女儿十二年级的中文班导师,请全班小孩去欣赏一场昆曲公演『烂柯山』(朱买臣休妻)。沾女儿的光,沈老师连家长也一起请,并且在看戏前,还请我们老老小小吃晚饭。我以前没听过这么一出昆曲,很兴奋的带着女儿,在初冬清冷的雨中,穿上五分埔买来的大红中国棉袄,开车前往。 『 烂柯山』的故事是以『汉书.朱买臣传』为本,由元代『渔樵记』杂剧演化而成。故事是说穷书生朱买臣在烂柯山砍柴度日,朱妻崔氏不耐贫寒,受媒婆蛊惑,迫朱买臣写下休书改嫁。后朱买臣进京赴试高中,得官荣归故里。崔氏改嫁后又离异,得知朱买臣荣归,阻道拦马要求破镜重圆。朱买臣马前泼水,让崔氏知覆水难收。崔氏投水而死。 『烂柯山』由四段主题组成-『吵家』,『逼休』,『疑梦』,『泼水』。由戏中唱词得知朱买臣夫妻二十年,不知他们是否曾经恩爱,戏一开头就是『吵家』。穷书生朱买臣在烂柯山打柴,换得一点银钱,为恶人强贷,空手回家,而家中只剩米数粒,无以为炊。崔氏对朱买臣不满,百般逼迫。朱买臣则低声下气,发挥忍功,尽力相劝,仍不失穷书生气习。崔氏口口声声,连名带姓,直唤朱买臣大名。每次朱买臣都立刻恭谨的两手垂立,低头应一声:『学生在。』搞了几次,女儿一旁问我:『学生在是啥?』那当头儿,一时也说不清,就说他很谦虚,对老婆像对老师。 这出戏有很多的内心戏。『逼休』时,崔氏早有异心,凶悍相逼,当她拿到休书,朱买臣气昏倒地。崔氏虽欲快快离去,还是先探朱买臣鼻息,确定没出人命,再想到要顾自身温饱,才狠心离去。朱买臣悠悠醒来,痛哭他妻,无奈妻已去,自己劝自己不哭,仍然一次次忍不住大哭。人生至此,怎一个惨字了得。『疑梦』完全是崔氏在做梦。梦见朱买臣差人送凤冠霞披,接她这夫人上任。这梦有惊,有喜,有泪,有恨,无奈醒来相伴的仍只是『破壁,残灯,零碎月』。『泼水』一段仍继续崔氏的疑梦,希望朱买臣念旧情,收回前妻。而朱买臣也顾念崔氏落魄,本欲应允,但是畏惧悠悠众口,只好致赠封银,要崔氏好好度日。朱买臣欲转马离去,无奈崔氏苦苦哀求,朱买臣就召人马前泼水,如果崔氏能将水收回,就收留了她。无奈覆水难收,朱买臣狠心离去。至此崔氏已疑迷,一心想收覆水,就收到河中淹没了。这出戏编得好,有穷,有困,有逼,有忍,有志,有情,有私心,有穷人翻身,有妇人疑梦。最后,做官的人都要小心,因为怕那-悠悠众口,就只好来个-狠狠绝情。
这次昆曲公演是由大华府地区昆曲艺术研习社主办。扮朱买臣的老生是计镇华先生,听说是大陆科班出身,唱念做表一流。穷书生砍柴度日时的窘困; 怕老婆时的逆来顺受;『逼休』时的无奈;妻离之后,强忍热泪,哭泣自语;荣归故里,遇前妻拦马,赠封银,再泼水,内心挣扎,然后绝情而去…场场感人肺腑。计镇华先生细腻的表演,激情的发挥,带领全场观众,经历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百般无用是书生的困苦。然后,他又让我们看到书生一朝高中,富贵荣华,却又走上覆水难收的绝情路。计镇华先生真的是一位表演艺术家。扮崔氏的旦角是张惠新女士。我见舞台上这崔氏没有水袖,看了说明才知道这叫『翘袖旦』,水袖折起不用,是表现违反传统性格刚烈尖锐的妇人。崔氏在前的『吵家』,泼辣凶狠;其后知朱买臣荣归,夜间『疑梦』,一厢情愿;后经『泼水』,投河取覆水,灭顶时表演『卧鱼』,身形柔美。张女士诠释的崔氏,可圈可点。我以为她也是科班出身,戏后,听说她是票友,我对她更加尊敬。
『烂柯山』中媒婆一出场,女儿就笑了。我跟她说这是男生扮的,她问我『Why?』我说因为没有女生能演出媒婆的刁尖狠毒。除了这媒婆,崔氏再嫁的张木匠,书生荣归故里的地保,都是丑角。他们一出场,全场都在笑。我跟ㄚ头说,丑角才是难演的角色。书生荣归故里,前面开道的是五个皂隶,我见他们龙套跑得中规中矩,迈开的步子很有个样子,心想这昆曲艺术研习社中卧虎藏龙。果不然,戏后才知有高人在,其中之一的温宇航先生,纽约由大陆请来表演牡丹亭的小生。 在『烂柯山』开锣前,昆曲艺术研习社举办了十几分钟中国舞台戏的解说。 主持人以中英文双语解释,请了两位由大陆来的昆曲艺术家,在台上表演了 『亮相』,『整理衣冠』,『过场』,『进门』,『出门』,『上山』,『远眺』,『寒冷』,『下山』,『与朋友喜相逢』,『上楼』,『喝酒』等等无声表演。小ㄚ头看懂了,好高兴。 我能在美东听到熟悉的胡琴锣鼓,欣赏中国的古老戏曲,感动莫名,老泪纵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思乡,因为念旧。而女儿一旁,一面看,一面问,一面直掉眼泪,可见舞台上的艺术家是如何的入戏,将古老的中国艺术,搬到美东;简单的舞台,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一两个演员,就让一个美国生长的小孩感动落泪,太令人兴奋了。我想真正的艺术是没有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为人心都是肉做的,感人至深的艺术,没有文化的隔阂。美东雨夜里的昆笛,二胡,三弦,笙,扬琴,古筝,鼓板,大小锣,和钹,带来了无尽的温馨与感动,回汤在我们母女心中,久久长长。 张琦 于马里兰 |
页首▲ Copyright© 2000-07 www.Kunqu.org 01/17/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