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i001c.jpg 首页 名家与社友 张惠新 chinese.jpg simple.jpg simple.jpg
 
张惠新
ghw072w.jpg

张惠新女士江苏川沙人,一九四七年农历三月二日生于上海,一九四九年随父迁至台湾。就读于台北女师附小、台北一女中、国立台湾大学农推系及研究所。一九八三年举家移居美国马利兰州,公余之暇致力于昆曲艺术的推展,担任美国马利兰州昆曲艺术研习社艺术总监及马利兰州艺术委员会评审委员等职多年。二零零七年八月诊断出肺癌末期,仍然乐观奋斗,坚持昆曲艺术的示范、教学及演出,直至二零一零年六月廿四日在史密斯松尼博物馆完成最后一次的示范讲座。二零一零年十月八日于家中辞世。

ghw118w.jpg

张惠新自台北一女中时代即从台湾昆曲笛王徐炎之,张善芗夫妇学习昆曲演唱,又随名曲家冯许闻佩女士钻研唱腔,由是痴迷昆曲艺术近五十载。一九八零年起协助徐师担负起各大专院校昆曲社教导的责任,台湾复兴戏剧学校一度成立昆曲传习班,奉徐师之命协助该校发展昆曲,并参与复兴剧团的昆曲公演。移居美国后,由华府的中文学校开始,在美国推展昆曲。一九八九年联合美国东部曲友及专业艺术家在纽约组成海外昆曲研习社,担任理事及节目制作,并曾在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昆曲社指导。一九九五年又在美京华盛顿附近的马利兰州成立昆曲艺术研习社,担任首任社长,更积极的致力昆曲传承及发扬的工作。
ghw016w.jpg
张女士在昆曲艺术习社主持传习班,训练新血加入演出及推广的行列。每月定时练习,曾举办昆曲基本身段、唱腔、化妆、包头、穿戴等不同班次,并经常举办昆曲欣赏讲座,使学员进一步了解昆曲艺术的精华。历年来张惠新的足迹遍及美国各地,从中文学校、社区中心、到大专院校举办各种类型的示范讲座、教学及演出。并多次邀请世界第一流的昆曲艺术家及音乐家来美做全国巡回表演及讲学。几度在国家史密斯松尼博物馆举办昆曲之美讲座及表演,又在国家画廊举办昆曲示范讲座,吸引了满座的中外人士,把昆曲推向美国艺术的主流。

ghw015w.jpg

张女士多年来,为昆曲尽心尽力,得到许多肯定。一九九四年九月获得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全国金秋昆曲竞赛一等奖。一九九六年九月与「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旅居香港曲家顾铁华先生共同受到中国文化部邀请,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六大昆剧团联合公演中代表海外昆曲界参加演出,并接受表扬。一九九九年获得台湾四大艺术奖之一由资深青商会主办的传统戏剧艺术薪传奖,二零零零、零二、零八及一零年四度获得马利兰州个人艺术家奖。由于她杰出的艺术才华,张惠新于二零零五年起获聘为马利兰州艺术委员会两个评审会的委员。

ghw113w.jpg

张惠新初始生旦两门抱、后专攻闺门旦、亦兼唱正旦、贴旦,曾向多位昆曲大师学习,并经由与名家演出提升本身的艺术成就。所擅长之曲有:《牡丹亭》学堂、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幽会、冥誓、还魂。《玉簪记》琴挑、问病、偷诗、秋江。《长生殿》定情、絮阁、惊变、埋玉。《烂柯山》吵家、逼休、痴梦、泼水。《义妖记》水斗、断桥。《西厢记》佳期、拷红。《狮吼记》梳妆、跪池。《紫钗记》折柳、阳关。《连环记》小宴。《邯郸梦》扫花。《孽海记》思凡。《百花记》赠剑。《铁冠图》刺虎。《红梨记》亭会。《琵琶记》赏荷。《奇双会》写状。张惠新忠于艺术,为了达到演出效果,经常演出边配角色,如《千忠戮》惨睹中的犯妇,《牡丹亭》惊梦中的花神、寻梦中的春香,《奇双会》哭监中的丫环,《长生殿》惊变及《铁冠图》刺虎中的宫女等。

页首▲ Copyright©2000-11 www.Kunqu.org 01/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