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i001c.jpg 首页> 专栏>《长生殿》中的「钗盒情缘」 chinese.jpg simple.jpg
《长生殿》中的「钗盒情缘」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早期都以宫廷秘事及女色祸国为主。而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经由诗歌的宣染,美化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元代白朴据此写成四折的『梧桐雨』杂剧,展开了对唐明皇的个性描写。到了清代,剧作家洪升以『梧桐雨』杂剧改写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四折为主,配合了『长恨歌』,写活了杨贵妃,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化成五十出的《长生殿》传奇。『长恨歌』及『梧桐雨』都是以唐明皇为主,杨贵妃在只是在陪衬的地位。洪升在《长生殿》中道出了杨贵妃千回百转的情怀,也显示了杨贵妃在情场玲珑剔透的手腕,更写出杨贵妃肯为爱情牺牲性命的果断,以及死后对爱的执著,把杨贵妃的人格形象升华。洪升在《长生殿》中创造的「钗盒情缘」,在艺人舞台实践的打磨之下,使得《长生殿》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美化后的总成果,也是最完美的呈现。

《长生殿》是由依据『长恨歌』演化而成,因此在《长生殿》中处处可以看到『长恨歌』的影响,例如:「定情」就是由「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演化而成。「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是「春睡」的因由。洪升用「闻乐」、「制谱」及「偷曲」三出来描写「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情景。「密誓」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翻版。「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形成了「惊变」。「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造成「埋玉」的悲剧。「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分成了「闻铃」及「见月」两出,只不过「闻铃」搬到「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的剑阁去了。「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则被引用在「闻铃」及「哭像」的曲词中。「尸解」、「改葬」是由「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引申而成的。「雨梦」是从『梧桐雨』杂剧第四折改写的,捕捉了『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悲剧抒情意味。「觅魂」则是写「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寄情」写「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等情节。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只有在杨贵妃交与「临邛道士鸿都客」征信时的提到「金钗钿盒」。而《长生殿》把「金钗钿盒」强化为贯穿全剧情节的关键,前后出现八次,提到三次,作为离合悲欢的见证。尤其在杨贵妃死后,「金钗钿盒」更成为天上人间的唯一联系。第二出「定情」,杨贵妃册封入宫之日,唐明皇赐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证。第十九出「絮阁」,杨贵妃借「金钗钿盒」固宠。第二十五出「埋玉」,杨贵妃要求以「金钗钿盒」殉葬。第二十七出「冥追」杨贵妃鬼魂回到马嵬驿,怕高力士未将「金钗钿盒」殉葬,真情未有所托。第三十出「情悔」,杨贵妃对「金钗钿盒」忏悔。第三十三出「神诉」,土地神向织女娘娘诉说杨贵妃因「金钗钿盒」信难辜,抱恨守冥途的痴情。第三十七出「尸解」,杨贵妃携「金钗钿盒」尸解。第四十三出「改葬」启开墓时,?是空穴。连裹身的锦褥和殉葬的「金钗钿盒」都不见了,只有一个香囊在。第四十七出「补恨」,杨贵妃紧守「金钗钿盒」,终于感动织女,代奏天庭补恨,成为重圆的因素。第四十八出「寄情」,杨贵妃分钗一股,劈盒一扇,以为征信,促唐明皇相会。第五十出「重圆」,李杨天宫重逢,钿盒再联,钗头重对,情缘永续。

洪升最成功的是在《长生殿》中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杨贵妃,主动争取爱情─「献发」、「絮阁」,又肯为爱牺牲─「埋玉」,死后对爱的执著─「冥追」、「情悔」、「补恨」,终于在天上团圆─「重圆」。「献发」、「絮阁」描述杨贵妃借头发、「金钗钿盒」固宠,显示了杨贵妃在情场的手腕,不但把一场场风波化解于无形,而且加深了两人的感情。「埋玉」更写出杨贵妃肯为爱情牺牲性命,『梧桐雨』对杨贵妃的描述不够深刻,写杨贵妃临死的表现,却只有一句自私的话:「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明知大势以去,却以此言来难为自己所爱之人。而在《长生殿》中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感情与人格刻划的非常深入,杨贵妃在惊恐战栗,万分痛苦时,仍劝唐明皇不必以她为念。而唐明皇的反应也是相当强烈,甚至说出:「宁可国破家亡,阿呀!决不肯抛舍你的!」最后杨贵妃说出:「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悲剧终于发生。杨贵妃死后经由「金钗钿盒」的牵引,使得她的痴情终于感动天庭,才得与唐明皇「笑骑双凤飞,潇洒到天宫。」

页首▲ Copyright©2000-08 www.Kunqu.org 12/0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