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i001c.jpg 首页> 剧情>长生殿 chinese.jpg simple.jpg english.jpg

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代大戏剧家浙江钱塘人洪升所撰,搬演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全剧五十出,曲文华丽高妙,音律婉转严谨,结构细腻曲折,以「金钗钿盒」为其中关键,离合悲欢,错踪参伍。场次安排穿插得当,搬演者无劳逸不均之虑,观者听者有层出不穷之妙,被公认为是一部完美之作。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早期都以宫廷□事及女色祸国为主。而白居易的『长恨歌』经由诗歌的宣染,美化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把李、杨二人由历史人物转化为传说人物,元代白朴据此写成四折的『梧桐雨』杂剧。洪升以『梧桐雨』杂剧改写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四折为主,配合了『长恨歌』,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化成《长生殿》传奇。

『长恨歌』及『梧桐雨』杂剧都是以唐明皇为主,杨贵妃在只是在陪衬的地位。洪升在《长生殿》中道出了杨贵妃千回百转的情怀,也显示了杨贵妃在情场玲珑剔透的手腕,更写出杨贵妃肯为爱情牺牲性命的果断,把杨贵妃的人格形像美化。最后跨越生死之界与唐明皇「笑骑双凤飞,潇洒到天宫。」《长生殿》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美化后的总成果,也是最完美的呈现。

定情 - 『唯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csddq02w.jpg

「定情」为《长生殿》的第二出,写杨贵妃入宫之日,唐明皇赐予金钗钿盒,取其「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这是从『长恨歌』中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及「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演化而成。

这是一出大场面的群戏,富丽堂皇,衬托出大唐盛世的气派,「金钗钿盒」却成为日后离合悲欢的见证。

酒楼 - 『肩担日月手把大唐扶』

blank.jpg

「酒楼」为《长生殿》的第十出,写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早年未得官职,独饮长安市中,见壁上题词,寓意深邃,很有感触。正值外戚杨国忠兄妹等新第落成,众官员前往祝贺,宠臣安禄山封王下朝,俱从酒楼前经过。郭见祸乱将兴,感慨万千,发誓为国效力。是一出老生的唱工戏。

絮阁 - 『情深妒亦真』

csdxg01w.jpg

「絮阁」为《长生殿》的第十九出,写唐明皇私幸梅妃,杨贵妃得知,清晨闯至翠华西阁絮聒。经高力士及宫女永新的劝解,唐明皇的陪礼,才雨过天青,两人和好如初。

本出为南北合套,由北曲及南曲交替而成,旦主唱北曲,冠生、丑及贴分唱南曲,是一出繁重的唱工戏。

惊变 - 『惊破霓裳羽衣曲』

csdjb06w.jpg

「惊变」为《长生殿》第二十四出,以『梧桐雨』的第二折为本,也就是『长恨歌』中的「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御花园中饮酒作乐,贵妃载歌载舞,为明皇歌唱李白所写清平词。明皇大乐,开怀畅饮,贵妃不胜酒力,先回宫安寝。这时丞相杨国忠突然见驾,告以安禄山造反,逼近长安。明皇仓促下令往西蜀避难。

这是《长生殿》一剧由欢乐转变为悲剧的关键,小宴时的欢乐和闻变后的惊恐,在词曲与音乐上都有强烈的对比。

埋玉 - 『一代红颜为君绝』

csdmy02w.jpg

「埋玉」为《长生殿》的第二十五出,写唐明皇入蜀避难途中,行至马嵬坡,六军痛恨杨国忠专权误国,将之杀死。又恐贵妃日后在明皇身边进言,于是围住驿馆,要杀贵妃。明皇不肯,贵妃恐牵连明皇,乃慷慨自缢而死。

这出凄沧的做工戏是以『长恨歌』中的「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及『梧桐雨』的第三折为蓝本。

闻铃 - 『似我回肠恨怎平』

csdwl01w.jpg

「闻铃」为《长生殿》的第二十九出,写杨贵妃在马嵬坡被众军逼迫自缢后,唐明皇行至剑阁道上,适值风雨交加,乃进入剑阁避雨,闻檐前铃声淅淅零零随风而响,勾引起国破妃亡凄然之情。

这是一出纯粹抒情的唱工戏,由白居易《长恨歌》中「云栈萦纡登剑阁」、「夜雨闻铃肠断声」等句演化出来的。情节单纯,词曲凄沧,尤其是第二支「武陵花」,声情合一,曲词的音乐效果极为出色。

哭像 - 『把哭不尽的衷情梦儿里再细讲』

csdkx03w.jpg

「哭像」为《长生殿》的第三十二出,由两套曲牌组成,故亦称「迎像、哭像」,写唐明皇入蜀后,传位太子,自称上皇。因悼念杨贵妃,特敕成都府建立祠庙一座,用檀香木雕成杨贵妃生像。庙成祭奠之日,命高力士迎像入宫,然后亲送入庙供养,追忆往事,悲愧交加。

本出由冠生一人独唱,词曲精妙,是「长生殿」后半段冠生的主要唱工戏,感情充沛,气氛哀伤。

弹词 - 『唱不尽兴亡梦幻』

blank.jpg

「弹词」为《长生殿》第三十八出,写宫廷乐工李龟年经安史之乱,流落江南卖唱维生。在鹫峰寺弹唱唐明皇宠杨贵妃而引起贼乱的往事,与知音李谟相遇。

本出的「九转货郎儿」凄凉感人,是昆曲老生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传唱不衰。昆曲极盛时期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谚,就是指《千忠戮》的「惨睹」第一支曲首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及本出第一支曲首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而言。

页首▲ Copyright©2000-07 www.kunqu.org 03/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