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i001c.jpg 首页 >剧情>白蛇传 chinese.jpg simple.jpg english.jpg

白蛇传

《雷峰塔》传奇,又名《义妖记》、《白蛇传》,是我国流行的民间传说在舞台上最盛演的一个。《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它的情节真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最初只是白蛇精下凡迷人的故事。首先把它搬上舞台的是明代的陈六龙,剧本惜已失传;今可见的是清代蕉窗居士黄图秘的香山阁刻本《雷峰塔》传奇。黄本写于雍、乾之际,脱稿于乾隆三年,多方点染白娘子的温柔多情,大度地削弱了白的妖气。以白娘子与代表传统正道的法海之间的冲突为主,突出了白娘子的顽强的斗志和为爱牺牲的精神。最后虽仍以白娘子失败而告终,但其悲剧冲突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却征服了广大观众。而这,不能不归功于广大的民间艺术的创造。

清代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时,在运河御舟上曾观此剧。据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所记,『御舟开行时,二舟前导,戏台即架于二舟之上,向御舟演唱《雷峰塔》传奇,高宗辄顾而乐之。』另一说法是在运河边,面向运河搭数十戏台,同时演唱此剧,御舟行经时可以无间断观赏。御舟献演时删去了黄本中的一些剧目,而增加了「端阳」、「盗草」、「水斗」、「断桥」、「合钵」、「祭塔」等。为了演出顺当,新增加的剧目,大都采用当时艺人熟习的曲牌,例如「水斗」全出的词曲都是从《长生殿》的「絮阁」演化出来的。

话说许仙前世曾经救过一白蛇,后白蛇修炼得道幻成人形,寻找许仙报恩,途中收服青蛇为侍女。遇许仙后,两人相爱结为夫妇。后许仙经金山寺法海禅师点明,知白氏为蛇精,于上山烧香时留寺不归。白氏与青儿赶往金山,要求法海释放许仙不果。白氏不顾临盆在即,与青儿率虾兵蟹将水漫金山与法海争斗。战败后,借水而遁,逃回临安。此时法海亦将许仙送到西湖与白氏相会。待白氏分娩之后,再以法宝收取白蛇,镇于雷峰塔之下,许仙出家为僧。后白氏子得中状元,回临安祭塔,塔倒救出白氏。自此白氏以法力济世救人,百姓尊为白衣菩萨。

「金山战后断桥边,无限深情恋许仙。舞态歌喉皆中节,翩跹人在水中天。」--海宁许姬传

yhw003w.jpg

烧香 -『诚心皈依佛』

「烧香」写许仙苏醒后,记起法海禅师的指点,上金山寺烧香。

水斗 -『恨恨恨佛力高』

gszsd01w.jpg

「水斗」写许仙到金山寺烧香,得知白素贞与婢女青儿俱为蛇精,遂留寺不归。白氏和青儿久等许仙不见,寻至金山,恳求法海放许仙归家,法海断然拒绝。白素贞不顾自己怀有身孕,与青儿二人率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大战法海及天将,败退而归。此戏唱念作打俱重,是一出文武并重的群戏。

断桥 -『两下里又生欢庆』

gszdq01w.jpg

「断桥」叙述白素贞金山战败逃至杭州西湖时腹痛难行,幸青儿追寻而至,两人在断桥亭暂歇。此时法海因白许情缘未了,送许至断桥与白相会。青儿恨许之负心,欲杀之。白氏力为解说,亲责许仙薄幸。许仙再三赔罪,青儿虽忿忿不平,还是无可奈何。

剧中角色各有特色,白素贞内在的感情复杂细致,必须靠眼神的表达、细微的动作和说唱的紧密结合,向观众交代清楚。许仙遇事无主张,既感激白氏对他的爱情,又怕妖怪,因此张慌失措时水袖动作要硬要脆,但是要做到慌而不乱。青儿痛恨许仙,不满意白氏对爱情的盲目,表情比较单纯,重点在于分寸的掌握,方能引出白许两人细腻复杂的表情及动作。法海在此代表了传统正道,是许仙依赖的支柱,身段步法要有出世之感,白口要祥和坚定。此戏的造型颇具特色,衣着的色彩对比鲜明,代表了不同的个性。蛇形额子显出蛇精的身份,甩发、腰包表示战败落难。白色象征坚贞的爱情,青色显示刚烈的心性,红色代表传统的正气,紫色反映懦弱的平凡。

 
页首▲ Copyright© 2000-08www.Kunqu.org07/30/2008